相較之下,右派與極右派的席次為73席,中間派為16席。
去(2021)年11月,上海曾因疫情關閉了迪士尼。上週因發現一名遊客檢測呈陽性後,全園被關閉。
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中國的中、小型企業受疫情傷害尤其嚴重,它們的PMI分別為48.9和48.2,比上月下降0.8和0.1,繼續低於臨界點。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事實上,從10月27日起,進入園區的遊客都進行了「三天三檢」,結果陰性的才能入園。
上週多地出疫情,上海關閉迪士尼 週一,上海迪士尼為「遵循疫情防控舉措的相關要求」突然暫停營運,園內遊客被要求在測試陰性後方可離開迪士尼。週一澳門博彩營運商的股價普遍上漲。Photo Credit: 北京故宮博物院 @ public domain 愛好天文的康熙大帝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將螺絲釘或顯微鏡與望遠鏡一併獻給康熙,康熙是不是就能領悟到這些東西可不只是西方人的玩具呢?這又是另一個有趣的歷史問題了⋯⋯可是,這一次我們要派誰去向康熙解說呢? 吳三桂大概不合適,那麼,金庸筆下的韋小寶呢?好像也沒有辦法。
不過,雷文霍克出生時,天啟皇帝已經去世,繼位的崇禎皇帝對這類玩意兒的興趣似乎不高,大明注定錯失靜心賞鑒西歐科學的機會。朱由校固然喜愛木質材料,但是否會因為小小的螺絲釘,而愛上鋼和鐵這種促成西方軍火工業武器發展的材料是個大問號。獻上小小的螺絲作為禮物,所考驗的與其說是工匠的手藝,還不如說是設計師的會心與巧思。徐光啓算是明末實學派的代表人物,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一生為引進西方事物而忙碌。
以徐光啟而言,他固然感到幾何的奇妙與砲彈的威力,但他其實無法知曉天主教教會在歐洲其實是壓制科學思維的黑手,許多科學討論因為保守的教會勢力而無法開展。如果,天啓皇帝有機會遇見荷蘭人,從荷蘭人的手中拿到雷文霍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1632-1723)的鏡片,歷史大轉彎的可能性或許比較高。
其次,我們必須注意到,對設計師而言,在設計工作時,對材料的喜愛與選擇,近乎一種直覺。總之,要請徐光啟向皇帝獻寶,還是得獻份皇帝能夠賞識的寶。最重要的是,要欣賞螺絲的美妙,不僅要從實務的角度出發,思索這與眾不同的小器材,究竟有那些潛在的應用價值,還要從幾何數學的角度去探索,找出如何藉由精密微調的角度,找到改良螺絲釘的方法。如果沒有親眼看到成品,達文西的手稿可能只是空想而已,達文西手稿的珍貴可能超過實學派的徐光啓可以領會的範圍。
畢竟,就如18世紀著名的工程師布魯內爾(Brunel)所說的:「發明是一回事,讓發明的結果能夠運作是另外一回事。然則,這並不是歷史給東亞的最後機會。不論我們將螺絲還是鏡片送給大明皇帝,恐怕都無法讓大明走向科技或工業革命然則,這並不是歷史給東亞的最後機會。
天主教的教士固然掌握了一些科學的知識,但他們的思想其實相當制式守舊,並不是特別有科學啟發性的好老師。所以,我們能夠透過徐光啟將達文西的手稿獻給天啟皇帝,說服他廣開西學校,甚至科舉加考西學科目,讓更多大明學子能夠廣泛接觸與了解當時西方的物質文明成就嗎? 基本上,這個答案是有點悲觀的。
總之,要請徐光啟向皇帝獻寶,還是得獻份皇帝能夠賞識的寶。最重要的是,要欣賞螺絲的美妙,不僅要從實務的角度出發,思索這與眾不同的小器材,究竟有那些潛在的應用價值,還要從幾何數學的角度去探索,找出如何藉由精密微調的角度,找到改良螺絲釘的方法。
因為,徐光啓雖然翻譯了《幾何原本》,但是他對西學還不算熟悉,也還無法評估西學的利弊,所以我們不能太期望他能夠說服朝廷注意到達文西手稿的珍貴之處。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期待14歲的朱由校藉由一枚小小的螺絲釘,跳出對木匠活兒的熱愛,轉向對國家發展與人民福祉的關注與熱心嗎? 坦白說,有點難。其次,我們必須注意到,對設計師而言,在設計工作時,對材料的喜愛與選擇,近乎一種直覺。文:蓮子水共同體 西方科學理性與明清中國(上):如果將達文西手稿帶給熱愛木工的朱由校,會發生什麼事? 天啟皇帝朱由校(1605-1627)對木器製造與設計的熱情是很明顯的,從相關文獻的紀錄看來,他繳出的成品不但受到當時富貴人家的歡迎,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來仍是精品。朱由校固然喜愛木質材料,但是否會因為小小的螺絲釘,而愛上鋼和鐵這種促成西方軍火工業武器發展的材料是個大問號。這樣一分析起來,17世紀後期的東亞大環境,似乎就是注定與西方的新科技失之交臂了⋯⋯ 螺絲釘是偉大的小發明,在西歐的科技文明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獻上小小的螺絲作為禮物,所考驗的與其說是工匠的手藝,還不如說是設計師的會心與巧思。比起大明後期的皇帝們,被稱為「學霸皇帝」的康熙其實更有機會讓東亞人好好接觸西方科技,只是,康熙對西方學問的主要興趣是天文和曆法,加上滿清算是異族、入關時又不免與漢人有一番相殺相厭。
」所以,如果我們能請徐光啟將螺絲釘獻給熱愛木工的皇帝一顆螺絲釘,中國近代的歷史就可以走上不同的道路? 也許—— 但是在我們發展我們的劇本時,我們也不妨考慮一些阻礙(一來這樣故事進展也會比較曲折,比較好看,二來我們也可以藉此讓讀者注意到一些環境對人事的影響。徐光啓算是明末實學派的代表人物,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一生為引進西方事物而忙碌。
不論我們將螺絲還是鏡片送給大明皇帝,恐怕都無法讓大明走向科技或工業革命。這讓他並沒有太多動機思索如何改變漢人落後的教育和科舉文化。
他35歲中舉人、42歲中進士、44歲翻譯幾何原本、46歲引進蕃薯後,更在59歲引進紅夷大炮,67歲率傳教士重修曆法,可以說是明朝後期最能夠理解朱由校對於木工活兒熱情的人了。如果,天啓皇帝有機會遇見荷蘭人,從荷蘭人的手中拿到雷文霍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1632-1723)的鏡片,歷史大轉彎的可能性或許比較高。不過,雷文霍克出生時,天啟皇帝已經去世,繼位的崇禎皇帝對這類玩意兒的興趣似乎不高,大明注定錯失靜心賞鑒西歐科學的機會。讓東亞真正錯失注意到西方科學進步的人應該是康熙(1654-1722)。
Photo Credit: Athanasius Kircher @ public domain 徐光啟和利瑪竇 歷史學家許倬雲認為「在歐洲整個機械發展史上,有一個東西——螺絲釘——為中國所無,但卻是決定中國武力、火力發展與否的關鍵。畢竟,就如18世紀著名的工程師布魯內爾(Brunel)所說的:「發明是一回事,讓發明的結果能夠運作是另外一回事。
畢竟,要讓位處東亞的大明帝國感受到歐洲正慢慢從中世紀的教會世界走出,企劃出一連串令人目不暇給的華麗變身,並不容易。可是,光是將螺絲釘引進東亞,獻給大明或大清皇帝,似乎無法對東亞造成革命性的變化。
如果沒有親眼看到成品,達文西的手稿可能只是空想而已,達文西手稿的珍貴可能超過實學派的徐光啓可以領會的範圍。Photo Credit: 北京故宮博物院 @ public domain 愛好天文的康熙大帝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將螺絲釘或顯微鏡與望遠鏡一併獻給康熙,康熙是不是就能領悟到這些東西可不只是西方人的玩具呢?這又是另一個有趣的歷史問題了⋯⋯可是,這一次我們要派誰去向康熙解說呢? 吳三桂大概不合適,那麼,金庸筆下的韋小寶呢?好像也沒有辦法。
以徐光啟而言,他固然感到幾何的奇妙與砲彈的威力,但他其實無法知曉天主教教會在歐洲其實是壓制科學思維的黑手,許多科學討論因為保守的教會勢力而無法開展。至於,獻什麼寶呢?如果參考歷史學家許倬雲的意見,或許我們可以賭一下年輕的木匠皇帝會喜歡「螺絲釘」。有論者認為,明朝後期的朝政已逐漸往內閣制發展,皇帝的權力逐漸被架空,所以,除非皇帝有強烈的動機要同臣下奪權,或者大臣們之間爭權,希望拉皇帝助陣,引入螺絲釘對改變大明政局可能發揮不了太大作用診所還需要與醫療機構合作,確保必要時能迅速將患者轉診至相關機構。
根據政府統計,南投、台東和金門各有一家診所提供遠距健康服務,連江縣(馬祖)和澎湖則沒有。全民健康保險統計資料也顯示,2020年約有13%國民因精神、行為或神經發展障礙疾病就醫。
在衛福部2019年導入遠程醫療原則之前,相關部會並沒有明確的遠距醫療規範或指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在疫情第一年,全球憂鬱症和焦慮症盛行率就增加25%。
」這是在平台的月均5000名用戶之中,人生導師比傳統心理治療更受歡迎的原因之一。例如,部分縣市要求在遠距醫療開始前先進行一次面對面諮詢。